新聞中心
|
![]() 您現在的位置:江蘇藍天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> 新聞中心 > 行業資訊
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:中國已開發的可再生能源不到可開發量的1/10
綜合網絡報道,10月31-11月1日,由鳳凰衛視、世界自然基金會(瑞士)北京代表處(WWF)主辦,落基山研究所(RMI)、北京市企業家環;饡(SEE基金會)、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(C Team)聯合主辦的“零碳使命國際氣候峰會2022”在北京召開。本屆峰會以“綠色發展,碳路中國”為主題,盛邀近70位政商學界頂級嘉賓,共商低碳轉型與應對氣候變化,推進切實有效的有關行動。 在開幕演講環節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表示,能源低碳轉型的必要性已經形成共識,而且我國能源低碳轉型資源基礎是豐厚的,能源低碳轉型的科學技術基礎是堅實的。他表示,“為了優化能源結構,必須重新認識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。以前講到中國的能源資源稟賦就是富煤缺油少氣六個字,其實這樣的表述不準確。這是一個影響我國能源政策、能源戰略的重大問題。實際上,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是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我們現在已經開發了比較多的可再生能源,但還不到技術可開發資源量的1/10?稍偕茉吹某杀撅@著下降也是確定的。我國提出碳達峰、碳中和兩個目標,可以在未來更為確定的應對用能的不確定性! 如何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呢?杜祥琬認為,首先是節能提效!斑@是中國能源戰略之首,也是綠色低碳的第一能源,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、供給安全、環境安全、氣候安全的要素。在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下,節能提效是減排的主力! 杜祥琬同時表示,低碳轉型和能源安全并行不悖。他舉例道:在河南南口,通過三四年的試點,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總量,已經大于南口縣全年的用電量。 杜祥琬指出,“碳達峰、碳中和是能源革命的兩個里程碑,是順應綠色發展時代潮流,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、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。實現雙碳目標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,也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科學轉型過程,需要深度的管理創新、科技創新、金融支持和企業參與。政策性很強,需要把握好節奏,積極而又穩妥,需要避免兩種傾向:防止一刀切、簡單化,同時又要防止轉型無力帶來落后和無效投資?傊,是要先立后破,把好事辦好,深刻推動經濟社會的變革和進步! |